9月28日,在武汉外文书店一楼,一场《遍地无聊的时代,如何让自己有聊》的分享会吸引了百余名读者前来,武汉大学老师、知名辩手、主持人陈铭带着自己的新书《有聊》和读者一起畅聊。
活动结束后,陈铭接受了九派新闻的专访,聊到了为什么要在视听时代选择出版纸质书籍,还聊到了身为新闻传播学院的老师,他对当下新传学生学习、就业的思考与建议。
陈铭。图/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彭鼎煊
以下是采访问答,内容有删减:
九派新闻:有网友说“新闻学传播学不值得学了”,您怎么看?
陈铭:传播学里面有个概念,叫深度媒介化,我们今天整个社会就走到了这一步。深度媒介化的意思就是说,传播学它早已不是某一个学科,它是一切学科的背景,它是所有存在路径的底色。这句话的意思其实也就意味着,传播的规律会重构一切具体学科的规律。
深度媒介化之后,它变成底层设施后,我们必然会面临这样的场景。就是不管你是哪个专业,你都得有个自媒体账号,或者都在这条路上开始做尝试,这非常有趣。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微妙的改变,如果只是拿它一个专业的角度,它确实越来越窄,因为它已经不是一个专业了。
我之前看到一个说法也很有趣,就是说今天这个世界上摄像头的数量已经超过眼球的数量。你们想象一下我们手机的数量和摄像头的数量,只要远远超过眼球的数量,这就意味着人造的景观或者拟态的媒介景观,在传播数据意义上已经超过物理景观了。
只要我们的日均手机使用时长超过8小时,那在时间意义上,我们每个人活在数据世界里的时间已经要超过活在物理世界里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轻一代已经进入元宇宙。
传播学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认知的一个基本结构,已经成为了一个你必须要了解的方式。
九派新闻:那对学新闻传播的学生来说,面对的挑战是不是更大了?
陈铭:对,挑战更大了。未来的话,传播学可能不是一个学院,是一个公共课程,就是这三十多个学院的同学都得修的一个课程,这就是大方向。
你看就有人说,不建议大家报考新传,但另一个角度看,它难道不是变得更重要了吗?或者说对这些规律的了解,对于完成这样一个深度媒体化转型,又会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AI介入之后,不仅仅是新闻传播学科会面临这样的挑战,几乎所有专业理论体系的更新速度都在大幅提高。
这个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确实也更难了。因为不管是教师也好,学生也好,整个教研体系,都得面向现实,而且快速反应。
之前我们新闻学院的教材和教学体系,差不多定下来以后,用两届学生没什么问题,现在是一届一换。每四年,我们所有的课程体系全部换一遍,老师有新的课报上去,然后旧的课淘汰掉。扭过头来讲,四年甚至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
因为你必须关照现实,这是一个现实学科。你在书本上去自嗨,那绝不是出路,所以它是一个挑战。但这种挑战不是一种绝望,而是有大量新的世界,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总结新规律的,一个值得我们向往的新世界。
九派新闻:大家都说新闻传播的毕业生就业变难了,怎么理解这件事?
陈铭:我感受到的情况是,一方面,新传的学生就业看起来变难了。另一方面,一线媒体对于优秀的人才的渴求是越来越饥渴。
它的难不是说新传这个专业就不到业了,而是你真正所成长的价值,你所学的东西,你手里的这些本事,是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东西,这种脱节很可怕。
你学了满腹的东西但无处可用,这很危险。但你学的东西正好这个能用,这工作不仅好找,而且薪资待遇还不低。
比如说现在的直播媒介和短视频媒介发展得如火如荼、日新月异,怎样可以做得更好,这个市场难道没有(人才)缺口吗?其实它的需求非常非常大,市场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渴求是非常旺盛的。但是这个错位就在这儿,现在毕业生这些都不一定会,会的那些不需要了。你只要把需要的技能掌握了,找工作就不难。
九派新闻:您认为,学新闻传播的学生怎样去应对挑战呢?
陈铭:我对我们新传毕业生,或者其他所有人的建议都是:保持饥渴,保持持续成长性。
我们这个时代真的变了,我们的上一辈就是4年或者6年、8年学到的东西,可以一直用反复用20到30年,然后就能够养家糊口活得还不错。这样的日子已经翻篇了,只要是能把工作方法规律化的工作AI都能干。而AI取代不了的地方,就是未来的所有的工作能够绽放生机的地方,这些地方才有生命力。
其实这不仅仅是新传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大家都应该对这个社会保持关注,然后去提升自己。现在学习这件事,永远没有毕业。
我认为,大学里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大家知识,是告诉大家如何持续地掌握新知识。掌握新知的这种学习范式,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九派新闻记者 阳丹
实习记者 彭鼎煊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