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长治讯:日前,长治市妇幼保健院上演了一场“生命接力赛”,儿外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合力抢救一名仅有两个月大的休克患儿,并成功从死神手里挽救回了患儿的生命。
11月14日早晨,一辆外院救护车呼啸着急速驶入长治市妇幼保健院的大门,随车医护人员和家长抱着一名2个多月大的患儿(化名小点点)从车上快速下来,疾步跑进了小儿外科的住院部。“医生,救救我家孩子”,值班医生赶紧迎上去,看到孩子不由得心头一紧,患儿全身苍白,反应很差。于是,小儿外科医护人员迅速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建立静脉通路,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检查后,初步判断患儿存在肠梗阻、腹膜炎、重度贫血,并已经出现休克。
情况非常紧急,医院立即开通危重症急救绿色通道,为患儿办理住院手续,积极抗休克、抗感染,下病危通知,同时完善各项检查。很快,电脑屏幕上便闪现危急值提示:血红蛋白37g/L,血钾6.5mmol/L,降钙素原12ng/mL。患儿病情危重,生命体征极不平稳,并再次出现了抽搐(在外院治疗时曾出现抽搐),科主任宋晋在积极组织开展抢救的同时上报医务科,分管副院长王丽红迅速组织外科、重症医学、手术麻醉等相关科室立即进行多学科讨论联合救治。
随后,医生根据腹部超声结果,腹腔穿刺抽出了暗红色血性液体,一个诊断闪现在脑海里——肠绞窄!面对这个正在生死边缘挣扎的2个多月大的小婴儿,急诊手术才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方法。于是,小儿外科、麻醉科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患儿接进手术室。术中,在手术麻醉科的协作下,当宋晋主任打开患儿腹腔的那一刻,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腹腔内大量暗红色的血性液体涌出的同时,已经坏死发黑的肠管赫然呈现在眼前。医生快速探查,发现患儿小肠系膜上有一裂孔,部分小肠从此裂孔钻入,并扭转360°,导致肠管绞窄坏死。在医生的紧急操作下,坏死的110厘米小肠被切下,看着监护仪上逐步好转的各项监测指标,大家松了一口气,这意味着患儿得救了。
术后,为了让患儿得到更好的照护,医生将其送到重症监护病区进行重点看护。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患儿日渐好转,大家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术后4天,患儿病情平稳,转回小儿外科继续治疗。目前,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已恢复正常,病情持续平稳,吃奶也有劲了,他的爸爸妈妈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自此,属于小点点的这场生命“接力赛”圆满落幕。
“肠系膜裂孔疝是腹内疝的一种,是引起肠梗阻的少见疾病。肠系膜裂孔疝部位以小肠系膜多见,裂孔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裂孔越小,疝入的肠管越容易嵌顿,出现肠绞窄坏死。此病以发病急、进展快、中毒症状重为特点,短时间内可出现重度脱水和休克,但早期腹部体征常不明显。一旦发病,需急诊手术治疗。”儿外科医生介绍说。
据了解,长治市妇幼保健院是长治市唯一一家拥有小儿外科的医院,新生儿外科是其中的亮点学科。该科室人才梯队健全、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医教研协同发展,作为长治地区唯一定点诊疗小儿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的科室,承担着长治地区0-6岁残疾儿童肢体残疾的诊断。全科医护人员将以优质先进的技术、热情周到的服务,为前来就诊的患儿和家长提供帮助。(牛丽丽、宋晋)
编辑:邢璐霞